第一节 短期经营决策概述
一、短期经营决策的种类
产品生产决策
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分析、增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分
析、亏损产品停产的决策分析、亏损产品转产的决策分
析、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零件自制外购的决策分
析、半成品立即出售或继续加工的决策分析、联产品是
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产品最优组合的决策分析
定价决策
产品定价的原理与方法 、产品最优售价的决策分
析、产品降价的决策分析
二、短期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
(一)差量分析法
差量利润=差量收入-差量成本
其中:
差量收入等于两方案相关收入之差= RA – RB
差量成本等于两方案相关成本之差= CA - CB
判断标准
若差量利润大于零,则A方案优于B方案
若差量利润等于零,则A方案与B方案的效益相同
若差量利润小于零,则B方案优于A方案。
[例]某企业计划生产A产品,或生产B产品。
A、B两种产品预期的销售量分别为200件和100件;
销售单价分别为32元和50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15元和24元。
根据以上资料,作出生产哪种产品对企业较为有利的决策。
1、计算制造A产品与B产品的差量成本
差量成本=(15×200)-(24×100)=600(元)
2、计算制造A产品与B产品的差量收入
差量收入=(32×200)-(50×100)=1400(元)
3、计算差量损益
差量收益=1400-600=800(元)•表明制造A产品可比制造
B产品多获益800元,所以生产A较为有利。如果计算结果为差量
损失,则选择B产品的生产较为有利。
(二)本量利分析法
根据各个备选方案的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三者之间的
依存关系,来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哪个方案最优。
[例]某厂生产A种产品,有两种工艺方案可供选择
新方案:固定成本总额 45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 300元;
旧方案:固定成本总额 30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 400元。
确定选择新方案还是旧方案的?
(三)贡献毛益分析法
比较备选方案的边际贡献,选择出边际贡献最大方案。
注意:应以各种产品能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或者每个
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创造的贡献毛益的大小,
作为选优的标准。
适用:充分利用生产能力的决策问题。
[例]某企业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是40000个机器工时,现有
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为80%。现准备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
甲、乙或丙。甲、乙、丙的单位产品定额工时分别为2、3、4小
时;单位售价30、40、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26、30元。
由于现有设备加工精度不足,在生产丙产品时,需要增加专
属设备5000元。
(四)线性规划法
程序
确定约束条件
确定目标函数
确定可能极值点
确定最优组合
(五)期望值法和决策树法
期望值法就是利用所给的自然状态的概率把所有备选方案
的期望值计算出来,加以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期望值的方案为
最优方案。
决策树法是指用点和线来表示各备选方案的各个因素,做
出一个有层次的、相互联系的树状图,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
决策,这样的方法就是决策树法。
适用:这两种方法主要用于风险型决策。
(六)特定准则决策分析法
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常采用一些比较
特殊的决策准则进行决策分析。
例如:大中取大法、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小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