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义论情感互动的感恩教育
朱学义、侯德伟、胡琼、董靖、樊世清、于泽“论高校‘情感互动’的感恩教育——一种创新的智力投资教育”,《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5期,P83-85
论高校“情感互动”的感恩教育*
—— 一种创新的智力投资教育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朱学义①、侯德伟②、胡琼③、董靖④、樊世清⑤、于泽⑥
(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
高校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回报长辈、回报国家、回报社会。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而且要有精神上的回报。精神回报靠情感的升华,需要将情感教育同智力投资教育结合,并要设计多种情感互动的形式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情感
情感互动
感恩教育 智力投资教育
《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3期刊登了朱学义等“论高校‘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论文。它是让大学生通过算账——算智力投资总额账来感恩父母、感恩国家、感恩社会,并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国家、回报社会。这篇文章所说的“回报”是“资金(本)性”或“投资性”的回报。而在这种物质回报的背后还有一种回报——“精神性”回报或“情意型”回报,即在精神上通过情感交流、言表意达实现情系人民、情系社会、情系国家的回报。本文从精神回报的角度论述“情感互动”的感恩教育。
一、情感的理性升华
“感恩”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一种自我行为,反映了大学生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及自尊意识,更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写照。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让学生心灵上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行动。因此,从情感上感染学生更能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情感”,《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幕、厌恶等”。“情感”包括感情、爱情、情态、情绪、情操、感激、感触、感慨、感谢、感应等。“情感”有三大特征:一是具有自发性。因为情感是感情的发动,由外界刺激而自然引发。二是具有社会性。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求有关,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如道德感、荣誉感、美感等。三是具有调节性。就是通过改变环境进行不同角度刺激,能使被刺激者的心理发生变化,即能激发不同的情感。“情感”的内涵、外延、特征告诉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的“感恩”教育应该创造多种环境,进行多方位的、多形式的、多场合的融于社会的感染性教育。
人的情感结构按层次分,可以分为情意、情绪和情操等三个由低向高发展的层次。情意,是对人的感情,包括情义、情谊、爱情等。情绪,按《辞海》解释是“从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主观体验”。德国冯特认为,情绪可从“愉快——不愉快”、“紧张——放松”、“激动——平静”三个方面作出描述。对客观事物持肯定态度时,应会感到愉快、满意等;持否定态度时,会感到憎恨、愤怒或或悲哀等。情绪发生时,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因此,情绪与人的自然性需要有关,具有较大的情景性、短暂性,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操,是对客观事物的持续稳定的情感倾向和坚定而持久的行为方式的综合,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情操是情感的反映,但它“是人的最高级的情感和态度,是人的情感和操行的完美结合。由于情操熔铸了人的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等高级的情感态度,并具有一般情感所缺乏的稳定性、概括性、复杂性和倾向性等特点,因而被称为人类的高级情感,是人性完美最突出的体现。再由于情操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之一,尤其对指导人的行为、提升人的格调、塑造人的完美有重要意义”[1]。
从以上分析可见,情感具有调节性,情感具有层次性。这就决定了情感可以进行理性升华。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认识转化为行为,并发展为信念[2]。针对当代大学生集体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不良现象,我们进行“感恩”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转化学生的情感,将其升华到一个高的层面。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是将情感转化升华到“三热爱”层面上。即将大学生的情感首先要调节到热爱党、热爱社国、热爱社会主义方面,使“感恩”教育的目标境界更高。
二是将情感转化升华到“为民”层面上。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提出:“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中,将“情”和“民”联在一起正是我们将“情感”升华到“为民”这个层面上的指导思想。事实上我们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最终就是要让学生“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将情感转化升华到“高尚”层面上。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爱国情操、纯正的人格情操、健康的审美情操等。
四是将情感转化升华到“社会责任”层面上。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承担着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社会是由一个个集体组成的。感恩教育的重要方面是要让学生爱集体,懂得为集体作贡献,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所学到的确一切本领用于回报整个社会。
二、情感教育与智力投资教育的结合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而将情感教育与智力投资教育密切结合,则能达到感恩教育的良好目的。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1月17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大学生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既要打开视野、丰富知识,又要增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要发展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又要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人格因素;既要增添学识才干,又要增进身心健康”。胡锦涛总书记在这里将“情感”列为“人格因素”,将记忆、思维等列为“智力因素”,并要求这两者密切结合,这正是我们进行“智力投资教育”,激发学生高尚“情感”的重要依据。
智力投资教育是通过指导、引导学生计算家庭、国家及社会在培养具有智慧和能力的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所花费的智力投资总额,来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师长、感恩国家、感恩社会,并以实际行动回报长辈、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的活动。进行智力投资教育突出的“三大”主题是“德教”、“智教”和“行教”。“德教”就是教大学生“怎样做人”;“智教”教学生“怎样做事”;“行教”就是教学生“怎样发展”。这“三教”不仅将情感教育中“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予以引导提炼,而且还适应时代发展将其赋于与时俱进的新内容。因此,情感教育升华的良好方式,就是同智力投资教育结合。一旦这两者结合,则传统的“感恩”教育也得到升华,升华到幅射家庭、国家和社会等方面,使感恩教育成为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情感互动”的感恩教育形式
高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中需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教师、家长等方面的作用,并通过以下七个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互动”:
一是用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的数据对学生进行“智力投资环境教育”;
二是引导学生计算国家社会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现值;
三是引导学生计算教育机会成本;
四是引导大学生计算家庭花费的教育投资;
五是引导大学生计算大学阶段每节课的教育投资额;
六是召开座谈会、小组交流会、举行“智力投资分析报告会”,让学生实现自己教育自己。
高校开展的感恩教育通过以上过程就实现了学生与国家、社会、家长、兄弟姐妹、老师等方面的“情感互动”。
1.填列调查表,实现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互动”
在组织学生计算各自的“智力投资额”的时候,应设计一张分年度、分项目的“家庭智力投资调查表”,要求每个学生向其父母调查自己出生以来家庭在开发子女智力方面的全部花费。数字有时候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在身边存在已久,或许已经习惯被漠视,但一旦仔细调查并加以量化,其效果往往出人意料,令人震惊。学生在调查后认为:“这个填写调查表的过程,成了父母与孩子沟通的良好契机。双方都在努力回忆着过去,一份感恩的情愫在学生心底荡漾开来,而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3]。还有学生回忆说:“我想起小的时候,父亲每天骑着摩托车送我到很远的地方上学,为的就是让我能受到最好的教育。这么多年来,父母在我身上投注的感情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一想起来就忍不住泪流满面,而一笔笔账算下来觉得心里真是亏欠父母太多太多”[4]。学生家长在回应子女家庭教育投资花费时说:“身为家长让孩子计算教育成本,其实并不是希望有一天让孩子怎么偿还。作为父母,我们更希望帮助孩子树立起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明白,上大学不但是自己,而且也是父母做出的人生最为明智的选择[5]。
2.调研机会成本,实行学生与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互动”
教育机会成本是指一个人由于上学受教育而失去了就业机会所损失的收入,即将放弃的收入看作是上学受教育的机会成本。教育机会成本包括学生放弃的收入和该生学龄前其母亲放弃的收入两部分。这两种收入我国目前尚未有人研究,而国外对此研究已有一定成果。美国确定的教育机会成本由四项内容组成:①学龄前家庭内母亲放弃的收入;②初、中等教育阶段学生放弃的收入;③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放弃的收入;④其他相关的机会成本,包括宗教教育、军事教育、商业培训、联邦教育项目和公共图书馆等机构的机会成本[6]。
在开展智力投资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让学生本人调查他自己因上学而不能就业所失去的收入。来自农村较贫困地区的学生上大学是很不容易的。在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往往会出现因让一个学生继续上学而另外一个或几个学生不得就学的状况。这正是“智力投资教育”活动中“教育机会成本”最切实有效的计算依据。中国矿业大学会计02班张国珍把她弟弟放弃上学的机会到广州打工,供她上学的费用列入了她自己的教育机会成本,再加上母亲当年为抚养自己放弃的收入,和自己上高中、大学期间放弃工作的收入,得到的教育机会成本是10.1万元。而张国珍大学四年的教育投资总额(家庭教育投资+国家社会生均教育投资+教育机会成本)是157125.22元,除以大学里的课时总数,每节课的成本是56.12元。她感慨地说:“如果我上课没有好好听讲,就相当于每分钟浪费掉1元钱,假如放弃上学的时间出去挣钱,我能保证一分钟能挣回1元钱吗?结果很有可能是否定的”[7]。这样算细账让她同她弟弟的情感更加加深。
3.采取多种形式,实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互动”
在对大学生进行“智力投资教育”的时候,一般配应采用以下三种形式让学生与老师进行情感互动:一是通过课堂学习“智力投资分析”技术时实现师生情感互动;二是召开师生座谈会交流智力投资教育感想时实现师生情感互动;三是举行“智力投资分析报告会”汇报智力投资教育成果时实现师生情感互动。
4.利用数据说话,实行学生与国家、社会之间的“情感互动”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朱学义教授在开展“智力投资分析报告会”上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们上完学最想报答的是谁?”当时,绝大部分的同学回答的都是回报父母。他们认为,是父母供养他们上学,为他们交学费。然而,当智力投资教育活动逐渐深入进行时,一项项确凿有力的数据摆在了学生面前: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由1978年的598所增加到2004年的1731所,与此相应的高中升学率(即高中毕业生考上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比例)也由10.5%上升为82.5%[8];②一个1982年出生、1984年进幼儿园到2003年22岁大学毕业的学生,其家庭教育投资、国家社会生均教育投资和教育机会成本的数据分别为6.5万元、7.2万元、9.0万元[9] 。……。计算结果表明,国家社会生均教育投资是家庭教育投资的1.1倍(7.2/6.5)。事实比此结论更有说服力:中国矿业大学会计02级共计180名学生计算出国家社会生均教育投资与家庭教育投资的比例在1.1~1.5之间。他们从数据中感慨地说:“如果国家和社会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我们已经入学的大学生中会有87.3%[(82.5%-10.5%)÷82.5%]的学生不能上大学”,“我们不仅要感谢父母,更应感谢国家和社会,因为国家和社会对我们的投入比我们父母的投入更多。”
四、“情感互动”的感恩教育的积极作用
“情感互动”的感恩教育,同以前传统方式的感恩教育方式比,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感恩教育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在高校里最早意义上的感恩教育只是停留在对父母养育之恩和艰辛劳动的感谢和对周围老师、同学等的感谢,而对于接收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讲,感恩和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结合,学生应该更有理想壮志,以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出发点,敢于肩负更大的社会责任。
(2)把感恩教育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传统的思想意识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往往通过感性的视听材料和说教来完成,难以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通过量化的数据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则有助于学生更加理性地了解国家和社会、家庭给自己提供的教育环境,以及每一节课的“昂贵成本”,更能发自内心地进行勤奋刻苦学习,用学有所成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作贡献。
(3)“情感互动”的感恩教育把物化内容上升到精神层面认识。“感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报答,更重要的是精神境界的回报,是爱父母、爱集体、爱国家、爱社会主义的综合写照。正是这种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促进了大学生理想、信念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蔡正非.审美情操浅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9-13
[2]刘献君.准确理解教育的内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Z].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2005.62
[3][4][5][7]叶莎莎.在学生你应该感谢谁[Z].中国教育报.2006-1-15日(3)
[6]朱学义.智力投资 智力资本 智力资本报酬[J].教育与经济.2005(2):41-44
[8][9]朱学义.智力投资分析[J].会计之友.2006(2):4-7
[本文同第一作者朱学义联系。通讯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电话:0516-83884697(办);0516-83884220(宅);0516-83520018(灵通);13952206931(手机)
E-mail:xyzhu@cumt.edu.cn]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及研究”教学改革立项课题(271#)的部分成果
①朱学义(1953- ),男,本科学士(硕研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会计理论及应用,资本运作;
③胡琼,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④董靖,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⑤樊世清,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⑥于泽,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教学秘书。